在陶瓷、玻璃等高温烧制行业,陶瓷辊棒是窑炉生产线上的 “运输生命线”,然而,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粘结变形问题,导致设备停机、生产效率下滑。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都有哪些呢?
1.粉尘、挥发物高温烧结
在陶瓷烧制过程中,坯体表面的釉料、添加剂以及窑炉内耐火材料剥落的碎屑,会在高温下形成细微粉尘。这些粉尘随热气流动,逐渐堆积在辊头与轴承的缝隙处。与此同时,坯体中未完全燃烧的有机物、金属氧化物等挥发物,在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辊头时迅速冷凝,与粉尘相互渗透,最终在高温作用下烧结成坚硬的块状物,将辊头与轴承牢牢粘结。
2.高温与润滑失效
陶瓷辊棒在 1200℃以上的窑炉内持续运转,辊头部位不仅要承受高温烘烤,还需传递强大的机械扭矩。普通润滑剂在高温下极易挥发或碳化,失去润滑作用,导致辊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系数急剧上升。
3.安装与维护不当
部分企业在安装辊棒时,未严格校准辊头与轴承的同轴度,导致辊棒运行时产生异常偏心载荷。哪怕只有 0.5 毫米的偏差,长期运转下来也会对辊头造成巨大损伤。
面对陶瓷辊棒辊头粘结变形的行业难题,只有找准病根、对症下药,才能让其重新‘转’起来,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。